歲末年初,河南省軍區(qū)隆重舉行先進職工表彰大會。領獎臺上,司令員盧長健握著一位老職工的手,視線定格在他半根殘缺的手指上,激動不已:“感謝你,老楊同志!”
老楊名叫楊軍華,是河南省軍區(qū)軍械修理所的名人。今年59歲的他,在軍械修理崗位上一干就是39年,先后排除過裝備故障800多起,破解技術難題100余個,榮獲全軍科技進步獎1次,制定的3套技術標準,填補了民兵系統(tǒng)火炮維修技術的空白。
熟悉老楊的人喜歡稱他為“九指神醫(yī)”,因為他右手食指只有半截。那是在2004年8月的一次維修任務中,楊軍華右手食指被槍栓擊中,痛得他當場失去知覺。在醫(yī)院醒來后,因手指傷勢太重,當?shù)蒯t(yī)療條件又落后,害怕一旦感染對全身產(chǎn)生影響,于是截斷了。妻子心疼得直抱怨:“一個月兩千塊工資,值得那么拼命嗎?”老楊卻說,“我就是干這個的。再說,槍是戰(zhàn)士的生命,當然要維護好!”手疼心明,傷還沒好利落,他又撲在了工作中。當時,省軍區(qū)從作戰(zhàn)部隊接手一批裝備,但部分存在故障,楊軍華帶著同事夜以繼日地破障解難,讓可能成為“淘汰品”的槍支很快“起死回生”。
崗位就是戰(zhàn)位。為保障武器保持良好性能,每年7至9月,老楊都要跑遍全區(qū)的預備役師和所有的預備役團,對武器裝備進行全面的技術檢修和維護。
如今,老楊即將退休,他把精力放在培養(yǎng)新人上。每次到預備役師團維修,他都帶著兩級維修骨干一起研究裝備故障,手把手教要領竅門;他把自己幾十年來的維修心得整理成《某型高炮維修》《民兵輕武器維修》等自用教材,供官兵和技術人員學習參考。他還先后舉辦某型火炮、槍支維修保養(yǎng)培訓班22期,培訓人員達800余人次,其中36人成為專業(yè)里的尖子骨干。(楊群 本報特約記者 戴丹華) |